電池領域布局展開!大眾汽車成立零部件公司2021-07-12 08:14
企查查股權穿透顯示,該公司由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(天津)有限公司100%控股。而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(天津)有限公司則由大眾汽車股份公司全資子公司大眾汽車(中國)投資有限公司控股。
這一零部件公司的成立,說明大眾汽車徐徐圖之的電池路線正式開始啟程。
今年3月15日,大眾汽車集團舉辦了第一屆“Power day”(動力日),向外界披露了公司未來十年的電池路線圖。根據大眾汽車集團的介紹,其將于未來十年內在歐洲與合作伙伴一同新建六座40 GWh級別的動力電池超級工廠,總規(guī)劃產能達240 GWh。
這是大眾集團第一次正式向外界宣布其關于電池制造的規(guī)劃。
事實上,早在去年5月,大眾汽車集團就打響了電池制造第一槍。其宣布投資4.5億歐元建立鋰電池工廠,預計最早將于2023年開始投產,初始產能為16GWh。
中國市場方面,今年3月,大眾集團CEO迪思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表示,下一輪電池工廠的投資或投向中國。
隨后就在4月6日,國軒高科發(fā)布公告稱,公司2020年度非公開發(fā)行股票獲得中國證監(jiān)會審核通過,這意味著大眾中國2020年擬通過定增及協議轉讓的方式,獲得國軒高科26.47%股權的計劃正式審查通過,大眾中國將成國軒高科最大股東。
此外,大眾汽車集團也入股了瑞典電池企業(yè)Northvolt,以及美國固態(tài)鋰電池新創(chuàng)企業(yè)QuantumScape。在采購合作方面,大眾汽車也并未“押寶”某一家電池制造商,而是廣撒網式的建立合作,目前,已經與中國的寧德時代,韓國的LG、三星SDI、SK Innovation等電池制造商建立合作。
在電動化時代,因電池成本的高占比,電池企業(yè)成為產業(yè)鏈中最有話語權的一環(huán),整車廠不可能甘于忍受這種局面。
而整車廠下場自造電池的原因,一是拉低成本,二是掌握主動權,拿回話語權。
如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所言:“我始終認為整車企業(yè)自造電池是趨勢。這是因為電池的成本占比太高,至少占到整車價格的25%左右。德國大眾的2019年財年表現強勁,全球共交付了1097萬輛新車,數據顯示其2019年銷售收入達2526億歐元,銷售利潤達到6.7%。如果改成電池驅動,電池的成本也是千億歐元的概念,這實在是太大的數值,如果沒有電池的利潤,大眾的銷售利潤率會大幅下降,那大眾的價值將銳減,而且盈利差帶來的系列問題都會很嚴重。”
這也恰恰說明大眾汽車謀劃電池制造,是為了加強供應鏈的自主權,與其電動化戰(zhàn)略形成完美的配合,從而在未來新能源汽車領域繼續(xù)保持領先地位。
根據規(guī)劃,大眾汽車計劃今年銷售100萬輛電動汽車,爭取最遲到2025年成為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導者。到2030年,其北美銷量的一半由電車構成。
這一零部件公司的成立,說明大眾汽車徐徐圖之的電池路線正式開始啟程。
今年3月15日,大眾汽車集團舉辦了第一屆“Power day”(動力日),向外界披露了公司未來十年的電池路線圖。根據大眾汽車集團的介紹,其將于未來十年內在歐洲與合作伙伴一同新建六座40 GWh級別的動力電池超級工廠,總規(guī)劃產能達240 GWh。
這是大眾集團第一次正式向外界宣布其關于電池制造的規(guī)劃。
事實上,早在去年5月,大眾汽車集團就打響了電池制造第一槍。其宣布投資4.5億歐元建立鋰電池工廠,預計最早將于2023年開始投產,初始產能為16GWh。
中國市場方面,今年3月,大眾集團CEO迪思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表示,下一輪電池工廠的投資或投向中國。
隨后就在4月6日,國軒高科發(fā)布公告稱,公司2020年度非公開發(fā)行股票獲得中國證監(jiān)會審核通過,這意味著大眾中國2020年擬通過定增及協議轉讓的方式,獲得國軒高科26.47%股權的計劃正式審查通過,大眾中國將成國軒高科最大股東。
此外,大眾汽車集團也入股了瑞典電池企業(yè)Northvolt,以及美國固態(tài)鋰電池新創(chuàng)企業(yè)QuantumScape。在采購合作方面,大眾汽車也并未“押寶”某一家電池制造商,而是廣撒網式的建立合作,目前,已經與中國的寧德時代,韓國的LG、三星SDI、SK Innovation等電池制造商建立合作。
在電動化時代,因電池成本的高占比,電池企業(yè)成為產業(yè)鏈中最有話語權的一環(huán),整車廠不可能甘于忍受這種局面。
而整車廠下場自造電池的原因,一是拉低成本,二是掌握主動權,拿回話語權。
如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所言:“我始終認為整車企業(yè)自造電池是趨勢。這是因為電池的成本占比太高,至少占到整車價格的25%左右。德國大眾的2019年財年表現強勁,全球共交付了1097萬輛新車,數據顯示其2019年銷售收入達2526億歐元,銷售利潤達到6.7%。如果改成電池驅動,電池的成本也是千億歐元的概念,這實在是太大的數值,如果沒有電池的利潤,大眾的銷售利潤率會大幅下降,那大眾的價值將銳減,而且盈利差帶來的系列問題都會很嚴重。”
這也恰恰說明大眾汽車謀劃電池制造,是為了加強供應鏈的自主權,與其電動化戰(zhàn)略形成完美的配合,從而在未來新能源汽車領域繼續(xù)保持領先地位。
根據規(guī)劃,大眾汽車計劃今年銷售100萬輛電動汽車,爭取最遲到2025年成為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導者。到2030年,其北美銷量的一半由電車構成。
聲明: 本網站所發(fā)布文章,均來自于互聯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(QQ:2881247214)